大年初二回娘家,這是民間習俗,是一直以來都延續(xù)的禮節(jié)和規(guī)矩。公婆家離我娘家很近,有時候一周都能回去好幾次,這便是嫁的近好處。畢竟娘家是那個有著割舍不斷的親情的港灣,那里有父母的牽掛,那里有兄弟姐妹的噓寒問暖,娘家更是牽掛著情絲萬縷的心靈棲息地。
說起回娘家,其實最心急的永遠是在外的女兒。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一半心思在自家,一半心思在丈人家”,這話一點不假,丈夫雖然陪著回了娘家,卻也還是呆半天就呆不住了。孩子們是外爺外婆家的小旋風,一會兒在樓上“瘋”,一會又在樓下“瘋”,就只顧著和小伙伴們玩耍,玩得開心就好。所以唯有女兒對自己的那個從小生長大的娘家是真真切切最親密的,回娘家不光光是帶去問候,更是重溫娘家的溫暖。。
初二回娘家還有一層特殊的意思,那就是給父母拜年,孩子給外爺外婆拜年,祝福長輩好福氣,也是祭拜財神的好日子,也是最喜慶的一天。父母一再強調(diào)回娘家不要帶禮物,目的還是不想讓我們花錢,但對我來說總想要拿出最好的禮物送給他們,好茶好酒孝敬老父親,好零嘴好點心孝敬老母親。一半是對父母的孝心,另一半則是怕父母擔心。似乎自己的禮物就能讓父母了解自己的生活狀況。所以作為女兒,當然只想把自己生活最好的一面展示在父母的面前,這樣就能讓他們安心。
之前回娘家總是提前打電話告知,還沒有到家門口就遠遠的看見了那熟悉的身影。今年想給他們來點驚喜,沒有提前打招呼,就想給他們制造點驚喜。和往年一樣,今年大年初二我們又準時拎包入駐娘家。只不過今年似乎少了些許歡聲笑語,變得有點冷清,弟弟在外上班因為疫情原因不回來過年了,只有爸媽兩人圍繞在火爐旁。爸媽見到我們回來后,又驚喜又高興,抱著孩子親了親,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紅包塞到孩子手里,就趕緊起身開始忙碌起來,開始張羅著豐盛的午餐。弟弟不在家,我來當幫廚,爸爸以前做過廚師,有著一手好廚藝,蒸炒煎炸樣樣在行,忙的不亦樂乎。不一會兒飯桌上就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涼菜、熱菜、清蒸的,紅燒的,香味撲鼻,有紅燒牛肉、麻辣雞、清蒸鱸魚,還有勉縣特色米皮……,香噴的豬蹄湯在鍋里燉著,聞著味道就讓人垂涎三尺。
吃好喝足之后,又支起桌子開始玩棋牌,熱鬧非凡。晚上在陪父母嘮嘮家常,絮叨絮叨閑話,還和弟弟打了視頻電話聊了聊,入睡時將至凌晨。第二天一大早,天色漸亮,起床收拾好。父母早早起床了,已經(jīng)準備好早餐,填飽肚子之后準備回家去。
每次離去,父母總是送出大老遠,還是戀戀不舍??匆娢覀兩碛皾u遠,父母還在那忙足,這或許就是父母對女兒的牽掛,永遠放在心上,永遠割舍不掉。(煉鐵廠 陸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