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曾寫道:“沒有一艘非凡的戰(zhàn)艦,能像一冊書籍,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讀書,既引領(lǐng)我們走向更大的世界,亦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自己。
書能給人以知識、給人以智慧、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希望。讀書是為了在一片雞毛之中保持優(yōu)雅,在荒蕪之中保持自信,在困苦難堪之中保持信念,在混沌迷惘之中保持清醒,在這個過度娛樂化的時代保持孤獨,在普通而同化的眾生中保持個性,在平淡索然的生活中有一些想象,在思考匱乏的人生中有一些思想。
讀書一樂在于在看到某事某物會想到讀到過的某個觀點,某個故事然后心里升騰起不一樣的驚喜。讀書的快樂與刷抖音、刷劇的快樂是不一樣的,同樣是消遣,后者是會讓你的生活更加平淡無奇,而前者會給你的生活帶來漣漪;后者帶給你的快樂只會是一時的、表面的,而前者則是生動的、永恒的。
當你看到晝夜交替,四季輪回,世界在不斷改變,而又好似沒有改變時,你會想到千百年前有個人,他和你看到一樣的景象,卻產(chǎn)生了相似或不同的心境,那一瞬間你不會再感嘆于生命的流逝,眾生皆苦,只會感到時光的厚度,文明的源遠,生命的美好。
當你的生活停滯不前,陷入一片迷惘,覺得你和這世界格格不入時不妨在這些文字間尋覓一份安慰,思想縱使相隔千年,終會有相融,孤獨寂寞從不是一個人的專屬。
以往總是抗拒讀書,總覺得不過是為了考試和成績而活,直至如今畢業(yè)十年,卻越發(fā)愛慕。一個人閑來無事,靜靜坐在家中,最好不過便是讀書。通過讀書,我的思想漸漸寬闊,我獲得了遨游于天地的愉悅感,我的思想不斷躁動,但蒼白無力的文字無法形容那種感覺。讀書可以讀到那些我沒有經(jīng)歷的、不能經(jīng)歷的,它帶給我大量的營養(yǎng),需要我在運用中實踐中去消化。
讀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故而,需要持一份“行者常至,為者常成”的精神。只有在時間上持續(xù)的積累,才能體會到厚積薄發(fā)的力量。一行行文字,如涓涓細流,沁潤干涸的生命。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軋鋼廠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