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后,進入三九寒天,氣溫將繼續(xù)下降,白晝將會逐漸變長,這似乎是大自然給人類一個暗示,熬過這嚴寒,春天的溫暖必將到來;又似乎蘊含著一種試煉,唯有經歷過冬的洗禮,才能沐浴春的暖陽。白雪之下,春天的嫩芽已經萌發(fā)。
山間梅花開,冬至時節(jié)到。雪有多美,景就有多美。賈平凹說:“下雪的北京就變成了北平,故宮就變成了紫禁城”;雪,也不僅僅是一場雪,是一段穿越了時空的美景。梅花傲雪耐霜,百花凋謝它卻獨秀,寒風凌冽之中自有風骨。為著不辜負這風骨,何不冬至賞雪觀梅,溫爐備酒,圍爐而坐,且暫時忘掉平日的瑣碎煩惱,對坐而飲,飲盡這冬日的清雅也安享此刻的人間煙火俗情,偷得冬至半日閑。
南方的冬至是溫婉的美人,一碗熱騰騰的冬至圓,冒著氤氳的熱氣端到你手上,溫暖從手到心,給冬日帶來一些柔和,紅糖水的甜,入口粒粒飽滿的糯米圓子,胃里的溫熱,心里的甜,真是叫人不能不想念,念著團圓、念著故鄉(xiāng)、念著冬去春來再看那漫山繁花,愿心上的人,年年歲歲能如此刻的平安與喜樂。
北方的冬至,是一碗香飄飄的餃子。風雪之中歸家的人,請暫且將世間的艱難和順遂都放一放,只關注當下與家人、朋友共度的時光,這碗熱氣未散的餃子,面皮里包滿了對生活的慰藉與理解,盛滿了人間的濃情與蜜意。“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餃子“消寒”,想為你拍一拍肩頭的風霜,捂一捂你人生旅途上疲憊的心。
古時詩人、詞人寫冬至,多是感嘆歲月已逝,年華不再。文人們對于冬天的蕭條和寒冷,總是悲涼、哀婉。文人們的感慨,或許是因為所處的時代國運艱難戰(zhàn)火紛飛,或是源于自身的仕途不暢命運多舛,冬至這黑夜最長的一天,真是叫人傷懷。當然,亦有豁達寬廣之人,你看東坡寫冬至“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這一份寵辱不驚,對待命運的恬淡與堅韌,讓人讀來充滿了希望。
如今國泰民安,四季流轉各美其美,冬至為我們吟唱冬日的樂章,帶來冬的純粹之美,亦是春的序曲,讓我們保持熱忱,靜待花開。(軋鋼廠 郭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