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里喝幾天,哩哩啦啦過小年。”日子如水,匆匆而逝,不知不覺一年的盡頭就在眼前,冬去春來,在這最寒冷的日子里,新舊交替獵獸冬祭,逐疫迎春,人們賦予了臘八別樣的家的味道。
有一段心路旅程,它是心底對年久違的祈盼,而臘八則是這段旅程的第一站,搭載這列開往春節(jié)的列車,我們無暇欣賞沿途的風景,只愿快馬加鞭回到那溫暖的地方,那曾幾何時魂牽夢縈心心念念的歸所。春節(jié)臨近,陜西的大街小巷都被裝點出了節(jié)日喜慶的氛圍,特別是臘八前后西安的年貨節(jié),商品清一色的中國紅,琳瑯滿目,讓來到那里的人們應接不暇。記得打自己開始記事起,每年的臘月初八,家人都會腌臘八蒜,吃臘八粥,置辦年貨,家里大人小孩兒圍坐一團好不熱鬧。幾百年來,華夏兒女祖祖輩輩如此,世世代代如此,這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傳統(tǒng),被深深的烙印進了我們的骨子里,血脈相連,情誼延綿。
小時候每每在臘八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家里的老人總會把五顏六色的豆子、米、紅棗、花生、核桃、淘洗干凈,放進鍋里,用水熬煮,一煮就是一晚上。因為煮粥,那時家里滿屋子熱氣騰騰的,到處都是臘八粥的香氣,讓人們?nèi)滩蛔∠胂崎_鍋蓋立即來一碗,但好像鍋里的粥又總是煮不熟,等得我們是那個著急,但除了等待也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家里的老人常說臘八粥要慢慢熬才好吃,火候不到,時間不到,出來的粥就沒味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好飯不怕晚,好粥不怕熬,越熬越有滋味。就這樣,每年臘八我們都是在無限的祈盼與焦急的等待中度過,那種感覺就是我們臘八獨有的年味,它時而給人驚喜,又時而讓人不知所措,充滿了一種未知的幸福可能,溫暖如冬陽在我們心底悄然生長。
除了煮粥,喝粥,在臘八節(jié)這一天,我們家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腌制臘八蒜了。每年臘八前后家里的長輩們就會到集市上精心挑選上等的紫皮蒜和陳醋作為腌制臘八蒜的原材料,為了使腌制的臘八蒜發(fā)酵均勻,長輩們總是反反復復不厭其煩的囑咐我們剝蒜要小心不能有劃傷,蒜瓣有劃傷不完整,腌制的臘八蒜就會變味,長輩們說得多了我們有時也會有些不耐煩,但是慢工出細活在臘八蒜的制作工藝上那可是真得很講究的,稍有偏差,那味道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把小心翼翼撥好的紫皮蒜放進玻璃瓶里,倒上米醋,擰嚴蓋兒,將蒜瓣與空氣隔絕,放置在陰涼干燥見不著光的地方,只需靜靜等待新年,另一種驚喜就會在不遠的地方以它獨有味道向我們呈現(xiàn),那個時候我們會覺得一切努力都是蕊值得。
臘八粥、臘八蒜不僅是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的美味,還是親情、成長的一種見證。習俗是文化在時間上的烙印,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我們生活的一個略影,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情感的紐帶。記憶如沙,洗盡鉛華,不變的是心底的那份期待與美好,臘八節(jié)里的小期待,也是心底深鎖的情懷……(煉鋼廠 梁曉艷)